“凡客体”爆红网络背后的深与浅

“凡客体”爆红网络背后的深与浅

“凡客体”:六行文字,每行包括两到三个描述性短语,其中最后一行为“我是某某”用红色粗体显示,也可在最后加一句口号式标语,这就是所谓的“凡客体”。

“凡客体”源自凡客诚品(VANCL)广告文案,代言人有韩寒、王珞丹,但在网络上出现了大批恶搞帖,代言人也被掉包成小沈阳、凤姐、郭德纲等名人。

网络文化的特点就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读“凡客体”开始有趣,连着看十几条就成了“烦客体”,毕竟其中的文化底蕴比较浅薄,完全依附于描述对象的深度有多少。写葛优可能有很多妙语,写一般人就会失去兴奋点。或许,作为一种个人签名和名片,是“凡客体”未来最好的归宿。

好点子有时需要重复,在重复的过程中去芜存菁。比如google重复了yahoo的网络搜索,却青出于蓝胜于蓝。好的广告创意也是如此,有人对“凡客体”惊为神作,却不知在广告业中让明星代言人用自述方式切入广告核心,本身就是常用的手法,只不过一般比较简短,不如“凡客体”那么长。

“凡客体”要说有什么特别的道道,就是作为一个网络效应的经典案例,把一则普通广告创意导向一股网络时髦。不清楚这个过程是否有网络营销在助波推澜,不过很显然,网民能够从中找到乐趣才是基础。如果不考虑其中恶搞和戏谑的成分,“凡客体”正好概括了网络传播的几个要素,可以供我们参考。

能够让网民乐此不疲的,首先就是批判性。

“凡客体”虽然已经发展到上千名明星的规模,但基本上维持同一个价值观,也就是网民好恶鲜明的态度。举几个例子,黄晓明的“恼太套”(编者注:黄的英语Not

at all念词不准);赵本山的“我把座驾吹上天”

(编者注:赵的私人飞机);郭德纲的“爱豪宅、爱得瑟、爱谁谁”;这些文字都直指名人“短处”和“痛处”,在搞笑的背后是对文化泡沫中的装B和虚伪作出无情嘲讽。当然,在林林总总的“凡客体”中,也有一些纯娱乐、不刺人的品种,比如王菲、方大同等等,一方面创作者大概属于粉丝;另一方面,艺人本身也没什么软肋,不过这一类型不是“凡客体”的主流。

在语言上,“凡客体”切合了网络语言碎片化、链接化的趋势,只需要几个关键词,且适合所有对象,什么都可以套用。不仅仅可以用明星来创作“凡客体”,公司、品牌,甚至亲朋好友都可以信手拈来。贺岁片《让子弹飞》甚至给戏中角色一一制作了

“凡客体”海报,在这样一部近代背景的作品中,角色的“凡客体”却包含了“鹅城欢迎你,同一个梦想,同一个鹅城”,“我骗得了别人,也骗得了自己”等等似曾相识的现代语言,让你看得懂、看得有趣,却不觉得突兀,这是一般文体无法做到的效果。网络语言的活力可见并不只是停留在网络上,完全能够带动网下潮流创造价值。

相对于之前网络语言中出现的“梨花体”、“回音体”,“凡客体”其实也更有技术含量:在修辞上运用排比、重复、对偶和兴叹、引用等手法;格式上总体保持五句排比和一句结语,有一丝古代词牌的味道;在具体作品上,不少“凡客体”比较讲究押韵和工仗,读来朗朗上口,不失为一种语言创作。不过,网络文化的特点就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读“凡客体”开始有趣,连着看十几条就成了“烦客体”,毕竟其中的文化底蕴比较浅薄,完全依附于描述对象的深度有多少。写葛优可能有很多妙语,写一般人就会失去兴奋点。或许,作为一种个人签名和名片,是“凡客体”未来最好的归宿。

(来自新华网)

(zz)

相关推荐

历届世界杯决赛录像回顾
asiasports365

历届世界杯决赛录像回顾

📅 06-28 👁️ 5580
奇怪的搭档剧情介绍
asiasports365

奇怪的搭档剧情介绍

📅 06-27 👁️ 7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