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珍味,身份的象征
何为鱼子酱?即盐渍的鲟鱼鱼卵。鲟鱼,生活在地球上已12亿年,是白垩纪的幸存者,约2200年前的埃及、希腊以及拉丁世界,人们就开始了对它的探索。
鱼子酱英语名为“ caviar”,关于这个名字的起源一直有争论,主要说法是来自于波斯语的“ chav-jar”或者土耳其语的“ khavyar”,两个皆代表了权力、力量。然而,由于最早关于鱼子酱的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4世纪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笔下的宴会,所以也有说法认为“ caviar”来自于希腊语的“ avyron”,意思为“卵”。
俄罗斯、伊朗是最著名的鱼子酱产地,世界上最顶级的鱼子酱就产自里海中的白鲟、奥斯特拉鲟、闪光鲟的鱼卵,这两个国家的产量一度占据了全球产量的95%。
现代鱼子酱也可能源于俄国,最早的记载是 1240年代,成吉思汗的孙子在俄国宴会上食用苹果蜜饯搭配鱼子酱。
16世纪,随着沙皇征服里海北部的大草原地区,俄国得到了阿斯特拉罕以及那里的鲟鱼渔场,沙皇逐渐获得了鱼子酱贸易的权威地位,鱼子酱也逐渐成为了沙皇奢华生活的象征。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来到俄罗斯的人将压缩包装的鱼子酱带回欧洲,鱼子酱开始传到欧洲其它地区。与真正优质的鱼子酱不同,压缩包装的鱼子酱是将破掉的鱼子收集起来后,用重盐腌渍,然后压制成酱,这样口味浓烈,还能延长保质期。
遍地开花,是福还是祸?
工业革命大大地缩短了运输的时间,高品质的鱼子酱得以出口到法国。十月革命的爆发,大量的白俄贵族逃到欧洲,并将鱼子酱真正带到欧洲的上层社会,形成一股风靡欧美的风潮。
1900年代初期,伊朗的鱼子酱生产垄断在俄国人手中,并且 只雇用俄国人。 1953年,伊朗人撕毁与俄罗斯的协定,成立了国有企业 shilat,将鱼子酱生产权拿回自己手中。从此,世界上便有了 伊朗鱼子酱。
1920年,为了迎合精英、贵族阶层日益增长的需求,餐饮老板 Emile Pruneir在吉伦特和多尔多涅省建立了 法国人自己的鱼子酱加工中心。不过由于过度捕捞, 1980年,政府不得不下达禁令。直到 1989年与前苏联签订协议,引进一种西伯利亚的鲟鱼,并以法国本土鳟鱼作为交换,法国的鱼子酱产业才迎来了复兴。
在鱼子酱热潮传入美国之前,鲟鱼只是东西海岸间洄游的寻常鱼类。风潮开始后,需求量前所未有的增长刺激了渔夫们的捕捞活动。为了增加利润,一部分的美国鱼子酱会 先出口至欧洲, 贴上俄罗斯鱼子酱的标签后再运回美国售卖。1900年,据宾夕法尼亚州估计,在欧洲销售的俄罗斯鱼子酱有 90%实际来自美国。过度的捕捞也导致鲟鱼数量的锐减,政府不得不限制渔夫们的捕捞行动。
欧洲与美国对顶级鱼子酱的需求,也导致了里海过度捕捞的后果。前苏联政府执政后如果没有立法禁止捕捞,可能里海的鲟鱼已经彻底灭绝。1991年,苏联解体,鱼子酱黑市死灰复燃。
至今,野生鲟鱼的捕捞已被禁止,市面上的鱼子酱皆为养殖鱼子酱,不过非法捕捞依然是野生鲟鱼种群的最大威胁。
中国的崛起
中国是没有鱼子酱传统的国家,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黑龙江才有利用 鳇鱼和大马哈鱼的鱼卵制作鱼子酱,不过量少,而且不主流,始终没有引起关注,价格持续走低。
直到21世纪初,随着千岛湖鱼子酱在 法国受到认可,中国鱼子酱也逐渐走向世界。 2012年至 2017年,中国鱼子酱出口量就增长了 5倍,超过 130吨。这也大大地抢占了美国鱼子酱的市场。到 2018年,美国的鱼子酱进口量从 2014年的 760万美元增加到 1780万美元,其中近一半来自于中国。
如今,来自杭州千岛湖的卡露伽是中国最负盛名的鱼子酱品牌,占据全球 35%的份额,是中国第一个成功打入欧美高端鱼子酱市场的品牌。
从剖腹产到无痛分娩
在过去,鱼子酱的养殖成本相当高昂。一条母鲟鱼需要7年以上才能产卵,要 12岁以上才能产出优质鱼籽。 传统买椟还珠式的取卵方式,这意味着取出鱼卵,鲟鱼便会死亡。
这也意味着鲟鱼年纪越大,对应的鱼子酱价格也会越贵。高成本加上锐减的数量,将鱼子酱的价格不断推高。
不过,德国科学家发明的“ 无痛分娩”技术改变了这一现象。通过超声波确定鲟鱼具备产卵条件后,注射助产的信号蛋白。几天后,工人们通过轻轻按摩鲟鱼腹部即可让鱼卵排出。
如今,大多数鱼子酱加工厂都使用这种方法获得鱼卵。这项改良不但改变了过去残忍的生产方式,还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让鱼子酱的价格也逐渐变得更加亲民。
师出同门
在众多鱼子酱的替代品中,三文鱼籽无疑是最受欢迎的鱼籽之一。三文鱼籽最常见于各类日式料理中,比如三文鱼亲子盖饭、三文鱼军舰、北海道卷等。然而,如果你以为三文鱼籽是土生土长的日本东西,那就错了。
“盐渍三文鱼籽”这种做法也同样 来源于俄罗斯。 20世纪初,俄罗斯吞并远东大量地区,俄罗斯人逐渐将腌制鱼籽的方法传授给日本人,并将三文鱼籽传回俄罗斯,并受到本土国民的大力追捧。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