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5官网下载 >理论研究
以运河文化为纽带协同发展
字体:【 】  【关闭窗口

淮扬文化发端于春秋,发展于隋唐,形成于明清,有2500年的历史。淮扬文化,以运河文化为魂,兼收南北,在语言、饮食、习俗等方面区别于其他地区,具有南北兼容的特点,并形成开放包容的心理和合作共赢的行为方式。淮扬文化的形成与大运河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淮扬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既有活态运河文化——淮扬运河本体,及管漕、管河、管盐官衙文化等相关物质文化遗产,又有运河号子、运河诗文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有语言、民俗、学术、名人等方面的文化遗产。淮扬城市文化核心与淮扬运河文化核心是一致的,如何实现淮扬地区的协同发展是当前城市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就此,笔者作出如下探讨。

 

在文化上倡导认同

淮扬地区把淮扬文化作为自己最重要的文化符号,整合利用淮扬文化资源为必然选择。一座城市缺少文化定位是不利于地区发展的,定位不准对发展也会有不良影响。淮扬各地市文化的发展虽都以运河文化为基础,但还缺乏协同合作的精神。淮安打造“运河之都”城市品牌,并把运河文化作为代表性文化,虽实至名归,但35个运河城市中有济宁等城市争“运河之都”名号,致使得全面认同较为困难。近十年来,扬州在城市名片塑造中花功夫最多的也是“运河名城”品牌。2007年9月,为了凸显运河名城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交流运河保护开发利用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经验,推动大运河“申遗”,扬州举办了首届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暨运河名城市长论坛,并在之后每年举办类似活动。

共同打造淮扬文化品牌应是淮扬地区城市发展的共同需要。淮扬文化是淮扬地区共同的文化,淮扬人应用好、用活独有的文化符号,挖掘淮扬文化资源,树立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价值观。比如,建立淮扬运河(里运河)文化旅游黄金水道,共同推进淮扬城市运河旅游业发展。2014年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淮安为清口枢纽区,包括河道、清口枢纽考古遗址、洪泽湖大堤、清江大闸和双金闸、总督漕运公署遗址。扬州为淮扬运河扬州段,包括河道,刘堡减水闸、盂城驿、瘦西湖、个园、汪鲁门宅、盐宗庙、卢绍绪宅、天宁寺行宫。从资源特点看各有千秋,淮安的水利和官衙文化厚重,扬州秀丽且盐文化特色明显。但就淮扬运河整体文化来讲要比申遗的内容丰富得多,值得淮安、扬州共同联合研究、开发和利用。运河文化应是淮扬文化资源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对发展旅游、打造淮扬运河旅游线是很有文章可做的。

此外,还可共同利用淮扬戏剧文化资源,发展戏剧文化产业。现在淮剧、扬剧依然流行于江苏、上海等地,但其产业化程度不高,剧团走向市场的改革也还处于起步阶段,政府购买戏剧文化产品的制度还处在探索阶段。让淮扬地区的戏剧活跃起来,让这个古老而优雅的休闲方式成为时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淮扬剧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样离不开淮扬地区城市的合作共建。

树立经济一体化战略

淮扬文化区域内城市建立互助合作关系是由经济发展自身要求决定的。淮扬城市经济除受共同的文化影响外,还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把淮扬地区的各地级市分别作为工业集中分布城镇群是现实的。这个城镇集群可由一个工业集中区和“通勤区”组成,即由分散在周围的几个县组成。这样,淮扬地区的多个城镇群便构成淮扬工业经济区。

目前,淮扬地区各城市都是长三角经济圈的城市之一,本身便是经济一体化的关系。淮扬地区各地级市与其他地区还需建立一体化关系,实现一体化发展规划。一是建立经济发展一体化规划。明确各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分工、各自的经济发展特色,体现各城市间的互补关系。二是建立城市建设的一体化规划。突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形成互补关系,有些重要基础设施可以共同建设。三是建立旅游发展一体化规划。淮扬地区各城市要整合地区的旅游资源,共同规划旅游线路,共同规划旅游市场等。

建立生态保护一体化机制

生态保护是淮扬地区发展权重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包容性发展模式所必须的,需要树立共享观念,共同保护和利用自然环境。

淮扬地区以平原为主,境内降水丰沛,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处大江大河的中下游,洪泽湖有“大水柜”之称,还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都是江苏的重要湖泊。所以,本区日照充足,水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属于全国最优越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水利枢纽区。

自然环境好是本区发展的重要资本,但本区空气和水环境的污染程度令人担忧。目前,淮扬地区发展一体化建设意识并不强,甚至还有相互排斥的声音和措施,这是不合时代潮流的。有效的环境保护更需要强烈的共享意识指导下的地区间通力合作。(季祥猛)